江桥基地位于嘉定区江桥镇西南部,东至金园一路,西临嘉闵高架路和京沪高速铁路,南至爱特路,北至鹤旋路,占地面积50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 最让人感到亲切的是,江桥基地将通过道路断面设计和景观设计,模仿、再现老上海的街道生活场景和功能,使人倍感熟悉,也利于构筑和谐的邻里关系。 【工程】 2011年6月整个社区基本竣工 江桥基地位于嘉定区江桥镇西南部,东至金园一路,西临嘉闵高架路和京沪高速铁路,南至爱特路,北至鹤旋路,占地面积50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将建设成为拥有学校、社区商业等完善公建配套的大型保障性居住社区。 据介绍,江桥基地项目将由北至南逐次开发,项目在首期开工后将全力加快项目推进,计划在8月份再开工12万平方米,以后每月开工一批,年内实现全部开工。力争2010年底竣工18万平方米,同时按照需求作适当灵活调节,到2011年6月实现整个社区基本竣工。绿地集团表示,将充分利用自身在大型社区规划建设方面丰富的资源和经验优势,优化产品设计、加强成本控制、实施系统管理,充分展现“绿地品质”和“绿地速度”,早日把项目建设成为上海最佳、全国一流的保障性居住社区,为上海市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保民生、保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亮点】 模仿老上海街道生活场景 住在上海,归宿感是一个上海人最重要的感觉,而在江桥基地里,无论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能够在开放社区中体验次街生活,感受老上海的气息。 次街生活指的是在一条开放的、有城市支路性质的道路上进行的生动的、富有都市感的生活。次街通过道路断面设计和景观设计,模仿老上海街道生活场景和功能,不仅承载交通功能,更可以构筑和谐邻里关系。而在社区的公共开放空间中有着可接触景观。据了解,以往住区片面追求绿化率而形成块状绿化空间,可看而不可达。有关部门对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单个人活动路线往往是线状的,如晨跑、散步、遛狗等。江桥项目将景观资源布置到人最常行走的线状空间上,使环境景观不仅可看,而且可接触,从而提升景观使用效率。 据了解,通过吸取国内外“合理邻里规模”理论,江桥基地的邻里规模为:组团层面600户左右,控制步行距离在80到120米左右,增强防卫性和归属感;小区层面2000户左右,为老人儿童徒步出行的可识别区域;在社区层面,居民有心理认同感。 【配套】 商业生活等公共设施进驻 由于距离市区比较远,那居住在大型居住社区江桥基地的市民日常生活会不会有一定的麻烦呢?记者了解到,物业、商业、生活设施都会进驻,让入住市民们可以在社区里近距离享受到许多便利服务。 据悉,江桥项目中以微距服务模式合理布局公共配套设施,包括在组团入口大堂设便利店,在组团入口附近100米范围内配备商业包括干洗店、面包房、早点店等。我们不仅要把项目硬件建设好,相应配套服务也将由绿地专业商业公司进行招商运营。 社区根据大自然中的蜘蛛网结构特征,仿照蛛网特点规划了结构和道路组织,道路细密而有效,中心与外围路径便捷易达,契合自然界“功能决定形式”的法则。 另外,为了市民居住安全,江桥项目规划结构分为社区、认可型邻里(居住小区)、防卫型邻里(组团)、邻居四级。物业管理也分为四级:第一级社区入口管过境重型车辆而对人开放;第二级认可型邻里入口管公交而对私家车、出租车开放;第三级防卫型邻里入口实行人车分流;第四级居住单元采用门禁系统。整个社区形成逐渐由公共空间到半公共空间,再到半私密空间最后到私密空间的心理感受,增加了社区的安全性和认同感。 【焦点】 保障性住房配车位弹性停车降低成本 “保障性住房需要建停车位吗?”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之一,一种观点认为住在经济适用房的许多居民没有条件购买私家车,要很多车位只会提高住房成本;而另一种观点则表示,由于交通等原因,居民们最终可能还是会选择买车,而且有不少司机,开的车都不是自己的,驾驶只是一个职业而已,所以停车位必不可少。 对此,有关部门在总结多年市场化开发经验后,不但将建造地下停车库,且创新出了可以集约利用土地、控制成本的新举措―――弹性停车。据了解,弹性停车场地利用城市支路及次街周边空间,通过分时管理和道路断面设计,白天车辆出行后可行使动态交通和人群活动功能,夜间车辆回归后可作为停车空间。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解决了万一车位不够的问题。 而此前,有关部门也表示,保障性住房项目应根据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需求及房型设计合理配置停车位,非机动车位应当按照标准配置,机动车泊位可适当减少,一般按照中心城内0.3辆/户,中心城外4辆/户标准配置,若确因场地限制,无法满足机动车停车位设置标准的,可根据基地情况,由规划、交通部门按有关规定核定车位比例。 【链接】 初步确定15个大型居住社区 据了解,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作为上海市委、市政府0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满足市民居住需求、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实事工程,对于保障上海市民安居乐业、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领导对本市保障性住房和大型居住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赴现场调研、视察,明确大型居住社区要坚持政府主导、以区为主,努力打造“规划科学、配套健全、环境优美、工程优质”的居住社区。 根据最新的规划,目前上海市已经初步确定15个大型居住社区规划选址方案,其中包括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近郊6大基地和以中低价普通商品房为主的9个大型居住社区。六大基地分别是宝山顾村、嘉定江桥、松江泗泾、闵行浦江、原南汇周康航、浦东曹路;九个大型居住社区有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南桥新城、临港新城等。 六大基地经过拓展后总用地面积达2360万平方米,九个大型居住社区总用地面积约3970万平方米。据了解,位于外环线附近的新建保障性住房容积率原则上不超过2.5,有条件的地块可适当提高,最高不得超过3.0。依此保守估算,六大基地可提供不少于5900万平方米的物业供应,九个大型社区可提供不少于9925万平方米的物业供应。
|